工人们正在进行钢筋绑扎作业                                            ■企业/供图

        背靠凉水河、进出只有一条路、13个鱼塘与文勘地块交错占据一半用地……由北京建工集团施工的六小村安置房四标段,可以说是整个工程4个标段中“施工条件”最艰苦的,但该项目在4个标段施工中,实现了首栋住宅楼主体结构封顶。这支团队是如何逆袭成功的?他们有哪些妙招可借鉴?

         “见缝插针”抢运施工材料

        六小村安置房项目主要作为张湾镇村、立禅庵、唐小庄、施园、宽街及南许场村等地区的安置用房,整体项目可解决约5400户村民住房问题。

        对建工集团通州六小村安置房四标段项目部执行经理王崇而言,自己负责的四标段位于整个工程最东边,由于该项目唯一的施工出入口在西边,四标段从起跑线就落后他人。“4个标段同时施工,大家都需要施工通道,对我们最里面的标段而言,东边毗邻凉水河,没有任何可施工空间,进出材料和劳务只能‘见缝插针’。”王崇说。

        让施工团队更头疼的是场地内存留的13个鱼塘,几乎占据了整个工程1/3的空间,再加上文物勘探留下的坑,几乎半数以上建设用地都在坑里。

        “也许有人会说,反正施工也得挖坑,不应该成为便利的事吗?其实并非如此,由于楼座的栋号均匀分布,有些楼座的基础就在坑内,需要回填土夯实后再打桩,也就是坑不仅没给我们带来便利,反而让我们多了先填土再挖土的工序。”项目总工程师刘晟源说。

         因地制宜合理“穿插”施工

        面临诸多困难的团队并非是经验丰富的“练家子”,而是平均年龄仅为29岁的年轻团队。“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青年人的激情,结合地块特点,围绕‘穿插’这个词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划分。”王崇说。

        正是因为地块复杂对于作业面的整体性影响极大,四标段的施工作业准则便是“穿插”,提前制定区域内可形成流水段的工序,确保作业面工序能够最大限度流转。“虽然看似凌乱,但从我们划分的区域内可各自形成流水段,最后再进行整合。同时,我们在基坑挖掘期间机械设备使用数量翻倍,确保基础施工快速推进,保证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展开。”刘晟源说。

        项目管理人员还将工作穿插到设计环节,由于该项目属于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这给了项目与设计单位更多的对接机会,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年轻管理人员主动与设计院不同专业建立对接人制度,形成对方案快速对接,最终将原本设计周期提速了50%。

        对接中,项目团队还针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桩基数量的布置、地下人防区的钢筋含量优化、基础底板的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确保项目以最优的设计方案和最优的材料选择,完成高品质住宅建设。

         诸多小发明为工程建设提速

        在这里青年人的创新思维不断涌出,为项目建设提速保质。目前该项目获得三项北京市qc成果以及三项实用新型专利,特别是两项技术成果已申报发明专利。

        诸多科技成果中,最直观的莫过于电子样板区。项目办公区内一个大屏幕上,各种施工节点的3d效果图,使整个工程建设不同重点位置的施工标准一目了然。除了呈现立体样板外,所有样板还具备一键自动拼装和流程展示,让外行人看完,都能对施工流程和特点有最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而在施工现场一种可伸缩吊装平衡梁与吊装系统的应用,让原本需要人拉肩扛的工作变得简单。进入到室内二次结构施工后,许多砌块需要人工搬运,不仅费力而且效率低。这个项目制作了一套系统,通过吊装设备从地面整体提升至指定高度,通过靠近楼梯一端的配重自动下压形成倾斜角度,将材料从窗户直接顺进室内,实现了更加便捷和安全运输。

        另一种自动化钢筋编制设备,造型如同纺织厂的织布机,将钢筋进行横向或竖向排列后,通过机械夹子夹住钢筋两端,自动缠绕上钢筋,如同织布一样将一根根独立的钢筋编成一张钢筋网,这样便于楼体每层的叠合板钢筋铺装,达到钢筋加工最大精度,节约了材料。

        诸多小发明和小创新为工程建设提速,而随着首栋住宅楼主体结构封顶后,该项目部还将继续努力,奋力实现年底四标段主体结构全面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