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迎来首批看房者 ■记者 董一鸣/摄
厚重的红色外观,崭新的断桥铝门窗,内嵌式的电梯设计……
4月13日,由北京建工五建集团施工的北京市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迎来了首批未来业主“回家”看房。此时距离老楼2021年12月4日开始拆除仅仅过去了17个月。
劲松一区114号楼建成于1978年,属于当时装配式建造的实验楼。“墙体由厚度不到20厘米的外墙板拼装而成,敲击都能够感觉到‘哐哐哐’的声响,在其他建筑上轻易安装的空调在这里都要格外小心,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墙打裂。同时,建筑内部多处破损、墙皮开裂脱落、室内漏水严重。”项目经理孟樊军回忆起第一次现场踏勘时的场景。
2020年7月1日,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178号文,即《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遵循区域总量平衡、户数不增加的原则下,简易住宅楼和经鉴定没有加固价值的危旧楼房可通过拆除重建方式提升使用功能。
新政发布后,由社区居委会、产权方北京建工五建集团和物业组成的社区工作组,挨家挨户征询居民的意向。在获得全部居民的初步同意后,劲松一区114号楼被纳入危旧楼房改建试点,成为朝阳区城市更新的代表项目之一。
如今新生的114号楼已经基本完成,深红色的厚重外观与周边建筑的融入度极高,特别是4个单元门向外突出约1.6米,孟樊军介绍,之所以采取这种设计是考虑到首层居民采光需求,将首层的高度加高10公分,这样窗户就可以安装得更高,提高采光效果,而这带来了首层楼梯尺寸变长,需要外凸来保证楼梯角度平缓。
走进户内,涂刷一新的墙体敲起来再也听不到那份原本空心感十足的心惊胆寒;关上窗户外面正在施工的声音瞬间消失,耳朵需要贴到窗户上才能听到外面的轻微杂音;整体建筑的内部层高不仅首层达到了2.9米,其它楼层层高也达到了约2.8米,足以满足居民未来使用需求。
本次改造采取“四方共担”的新模式,四方中,政府财政资金约2300万元,由劲松街道办事处作为组织实施主体产权单位;北京建工五建集团承担成本600多万元,并承担拆除重建的施工作业任务;愿景集团作为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万元,负责后期运营工作;居民投入约400万元,平均每户居民投入6万元到7万元。这种方式在北京市开创了区企合作、国企主导、多方联动,共同解决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新模式。
孟樊军表示,改造中,有关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召开多次现场协调会,对项目建设中的绿化、人防等工作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比如,人防工程原本需要在项目地下建设,但根据项目用地紧张和后期便民设施的使用需要,协调会上确定了采取异地建设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
当天“回家”的居民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里变得宽敞了,孟樊军介绍,根据改造方案确定的内容,新建的114号楼为居民新增了488.54平方米的面积,平均每户增加约6.5平方米。这就给户型设计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孟樊军手中的户型图上,老房子“大卧室小客厅”的设计在新楼中改成了如今流行的“大客厅小卧室”理念,并对卫生间和厨房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将原本户型内合并的厨卫进行分设,部分户型还做到了干湿分离,为居民使用提供更大便利。
来到项目地下室,新设的物业办公区和便民服务设施装修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未来,这里将成为物业办公区,同时为了补齐社区短板,通过居民调查问卷,确定了引入符合小区居民需求的便民服务设施,并由专业机构进行运营,切实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孟樊军说。
目前,114号楼已经进入涂装收尾阶段,随后将进行灯具和户门安装,以及周边市政管线施工,预计今年6月项目将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