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大石河修复段工程现场 ■记者 刘偶/摄
近日,房山区河道水毁修复(第一批)工程迎来新进展。施工方中建一局华北公司房山河道水毁修复工程二工区党支部书记李志鹏介绍,目前双泉河、丁家洼河、刺猬河、吴店河等4个水毁修复片区均已提前完工,在施的大石河片区比预定工期提前30天完成筑堤工程,其余混凝土结构施工将于5月底前全部完成。
房山区河道水毁修复(第一批)工程位于房山区境内,施工范围包含治理大石河(口头村桥-市界段)、周口店河、夹括河、牤牛河、丁家洼河、马刨泉河、双泉河、拒马河(平原段)、南泉水河、北泉水河、小清河、刺猬河和吴店河,共计13条河道240公里。其中,中建一局华北公司房山项目二工区负责治理大石河(口头村桥-大件路段、京周路-阎周路)、丁家洼河、双泉河、刺猬河、吴店河5条河道,主要修复内容包括护底、护坡、护砌、路面、栏杆、挡墙、橡胶坝、贴坡排水、护脚、拍门、闸门、堤顶塌陷、阀门井拆除修复等。
“本次二工区修复难度最大的就是位于山区的大石河片区,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地下水以及受损程度,给项目部带来了严峻挑战。”项目总工刘立龙表示。大石河片区位于房山区北部山区青龙湖镇沙窝村,是项目部修复工程中施工量最大、涉及施工工艺最多、最后竣工的片区。据了解,大石河是一条发源于深山的河流,在当地被称为“母亲河”,大石河防汛堤遭受严重水毁,总受损长度约7公里。自2023年10月起,项目部对其进行护底、护坡、护砌等全面修复。
“当地丰富的地下水给河道护脚及前戗修复带来非常大的阻力。”刘立龙告诉记者,护脚前戗是防汛堤抵抗洪水冲击的重要保护结构。在施工时,护脚和前戗施工槽必须采用干槽施工,不能有水。为此,项目部在采用导流围堰的同时,于围堰内侧设置专用排水沟和集水坑,通过外设抽水泵进行24小时不间断降水。“我们以100米作为一个施工单元,为提升施工效率,采用跳仓法进行多基坑同时作业,每抽干一个区域就迅速进行混凝土浇筑。”刘立龙说道。
除了攻克地下水难题,项目部为提升施工质量,组建专项技术团队对“提升冬季堤防碾压填筑压实度一次合格率”进行攻坚。刘立龙介绍,房山区北部山区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左右,经常下雪,常规含水量的回填砂砾料和传统冬施保温举措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若用传统施工工艺,堤防碾压填筑压实度一次性合格率不足90%。因此,我们通过200个测试点位,逐一进行分析实验,发现必须将常规砂砾6%至9%的含水量降到4%以下,才能满足施工要求。我们还优化施工工艺,在每层填筑前,要求施工人员对堤防填筑单元搭设暖棚进行测温,检测下一层填方是否有冰冻的情况。一旦发现冰冻现象,立即采取升温措施,确保下一层已完填方层没有冰冻情况,然后再进行上一层砂砾料填筑施工。”目前,该项目冬季堤防碾压填筑压实度一次合格率已达到100%,其课题还荣获2024年北京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二类qc成果奖。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部在河道修复中引入了快速硬化的混凝土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了修复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实现低碳绿色修复建造,项目部采用了大量低噪音设备,以此减少扰民;严格控制建筑垃圾的清理与回收,并使用环保材料等,力求实现环境友好型修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