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版中轴线海报上展示了中轴线古树游核心区域 ■企业/供图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受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北京城建园林集团旗下北京园林院张新宇创新工作室团队精心打造的北京中轴线古树游线,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这条游线,古树背后的历史故事也逐步展现在公众面前……北京中轴线上到底有多少棵古树?这个问题如今已经有了答案:约7000棵。数字的来源并不是“拍脑门”,而是经过张新宇创新工作室团队严谨细致统计后的结果。随着数据的得出,一棵棵古树背后的故事也渐渐浮出水面。
2022年,一本名为《古都守望者·北京古树》的专业古树文化书籍发布。作为北京市园林绿化系统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对全市16区的古树分布进行了深入而翔实的探访和研究。
整本书记录了全市60处古树点位,有些点位只有一棵树,有些点位有着几千棵古树。书中不仅收录了丰富的古树的图片、照片,还详细探讨了古树的栽种时间、栽种者、栽种原因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等深层次的文化信息。比如,密云区新城子镇的一棵距今3500年的侧柏便是已知北京市现存最年长的古树,其巨冠有着18个枝杈,树干需要9名成年人伸臂合围才能抱拢,被喻为“九搂十八杈”,是名副其实的“京城树王”。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规划设计所所长李莹说:“许多古树的历史我们需要从各地史志、古籍中追寻,有时候甚至要从古画、古地图中挖掘线索,可以说,在每一棵古树的背后,团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天坛公园、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区域古树的历史文化信息,也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得到深入挖掘,获得了更加清晰和详尽的展现。
“我们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向公众展示详细的北京城古树情况,让更多的古树成为北京的文化旅游新名片。”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园林院规划设计所古树文化项目负责人马嫒馨说。
2023年,团队以古树信息为基础,聚焦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设计了1514条古树游线。马嫒馨介绍:“春季我们聚焦赏花主题,为市民们推荐了多条观花古树游线;夏季我们则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带领市民找寻古树见证的红色历史印记;秋季主推以彩叶古树为核心的线路,涵盖登高、游园、迎秋等主题;冬季则精选赏古蜡梅和优美树形的古树,推出‘冬日限定’的古树游线,瞄准蜡梅、针叶树种等应季古树推介适合的内容。”
经过两年的积累,2024年团队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第一时间启动中轴古树游线项目,按照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的“北京中轴线古树主题游线”要求,高质量完成古树游线工作任务并及时配合发布。
中轴线古树游线路图展示了六大古树群落,分别为景山公园、故宫博物院、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天坛公园和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这些地点构成了该古树游线的核心区域。“通过前期对古树信息的积累和梳理,我们发现这六个区域点位不仅是热门旅游景区,其古树数量更是占据了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区内古树总量的近95%。”马嫒馨说。这六大古树群中古树数量最多的是天坛公园,有3560棵,数量最少的先农坛也有约160棵。
而将古树标注出来并非团队目标,让古树背后的故事展示在公众面前才是古树文化重塑的最终目的。比如故宫内部御花园天一门外有一对交互生长的“连理柏”,象征着喜结连理,连理柏树不仅是两棵树的交互生长,据记载此树是清乾隆皇帝授意所植,后经园丁巧手修剪,形成了如今的造型,团队更是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将其最初由清朝康熙皇帝命人按照这种方法栽种的故事挖掘出来;天坛公园中皇穹宇的西侧,有一棵古侧柏的顶端树枝造型酷似屈原问天造型,故命名为“问天柏”,与天坛的祭天文化相得益彰;中山公园内的7株千年古柏见证了此地从唐代古刹到皇家社稷坛,再到如今成为中山公园的历史变迁。
由一棵槐树和一棵柏树交互生长后形成的“槐柏合抱”奇观也成为古树游线中该区域古树的代表。李莹说:“我们深入挖掘每一片区域古树背后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造型,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从建筑向古树名木拓展,进一步丰富中轴线的文化外延,为北京市打造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园林人专业的智慧和力量。”
除了用古树文化丰富中轴线文化的文化内涵外,结合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团队今年还策划了“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古树游线,其中团队基于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开发的中轴线古树游线手机小程序已经基本完成,预计近期将对外发布。小程序上不仅有六个区域的古树位置信息,还加入了许多古树相关的专业知识,该团队充分运用数字化、新媒体、文化创意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得曾经默默无闻的古树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为首都旅游资源增添新的亮点,实现了开发与保护并重、文化传承与展示并举的目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