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两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进行外幕墙安装工作 ■记者 谢峰/摄
浙江省衢州市政府东侧,由五座单体建筑组成的衢州“两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被天车送到二十多米高的空中进行外幕墙的安装工作,而机电管线、精装修等工作也逐步穿插施工,到明年初这里将成为衢州市“两会”举办地。
作为衢州市的重点工程,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从2018年10月进场至今,将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群近乎完美地呈现在市民眼前,成为衢州市新的“网红打卡地”。
“写意山水”融入建工经验
作为项目党支部书记兼项目经理的巴继庚,参与过北京对口援建四川什邡人民医院、天津西站、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可谓是经历过急难险重的重点工程,而对衢州“两中心”项目而言,他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衢州“两中心”项目是全市三个“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总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涵盖剧院演艺中心、文化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并由中心大堂作为核心节点把4个功能区紧密连接,组成一座造型美观、功能多样的公共性建筑。
“我们所说的紧密连接便是通过钢结构外壳将建筑打造成宛如‘写意山水’风格的建筑群,这也是该项目能够成为衢州市地标建筑的核心所在。”巴继庚说。
对于如此体量的工程,整个项目高峰期仅有不到40名管理人员,且有三分之一为新入职大学生,如何让团队精干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项目有自己的管理方式。
根据建工集团相关规定,项目创新制定了涵盖质量岗位管理、过程检查与验收等9项内容的《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即制度细则》,尤其是建立了项目部内部的岗位积分管理与考核制度。
诸多管理制度也凸显首都国企标准,其中在绩效考核中将传统的统一分配变为按照每名员工的绩效等级进行二次分配,即根据每名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工作业绩进行综合打分,以正态分布的方式确定考核管理成绩,并匹配相应的考评结果等级,最后确定每名员工季度考核奖金的数额;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不同的方式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干事环境,以岗位竞聘的方式内部选拔南区工长,专门抽调人员作为二次结构施工相应区域负责人,给予完备专业知识平台,增强施工管理、内外协调的能力,让年轻员工到吃劲的岗位历练;轮岗补岗制度更是针对项目新毕业学生经验不足的现状,进行安全、质量、生产、商务等岗位的轮训,确保至少3个月的相关岗位的工作体验后才能正式进入自己本职岗位,这样即让年轻管理人员尽快理解相关部室的职责,熟悉工地全流程作业,还有效解决了各部室人手不足的问题,竭力将项目打造成为一支复合型管理团队。
“项目团队建设的基础便是人的管理,我们项目的管理措施基本都聚焦人在工作中的责任感、认同感和成熟度,让团队共担目标、精干高效也是我们履约保质的初心。”巴继庚说。
“写意山水”控制加工精度
作为项目部钢结构负责人的迂长伟参与过北京奥林匹克塔、天津西站、亚投行、南航机库等重点工程的钢结构施工组织,可谓是经验丰富,却险些在衢州“两中心”的4000余吨钢结构网壳面前退缩。
“‘写意山水’造型流线灵动,要用钢结构来体现出山势起伏,溪水潺潺的感觉,相当之难。”迂长伟说。
山势起伏带来的不止一个平面甚至是一个空间的变化和扭曲。来到钢结构现场,超长箱型构件、大直径钢管杆件宛如拧毛巾一般被扭转成多个角度,有旋转向上,有波浪翻滚,更有中心区域自上而下数十米的钢结构“瀑布”造型。
整个项目用钢量有4000余吨,所有钢结构之间的连接虽有部分是横平竖直,但更多地是扭曲翻转的连接,这使得钢结构安装和焊接质量控制难度增大。
为此在钢结构加工期间,项目就到厂家进行监造,控制加工精度,预拼装合格后才能发往工地。来到施工现场的钢构件也不是立刻吊装,还要根据不同位置和不同扭转角度进行二次放样和现场拼装,“有时候是十来根钢构件拼到一起再吊装,有时候就是单根直接吊装,都是为了呈现‘写意山水’的意图。”迂长伟说。
安装中,中心区的“瀑布”造型钢结构因网面过大,分段高空安装的控制难度高,为此项目采用大量的“缆风”进行定位,如同斜拉钢索大桥一样让上千平方米的钢网面稳固,等整体安装完成后,钢网自主形成结构张力后再撤掉“缆风”。
“所有的钢结构都需要落地生根,为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工程所有钢柱与混凝土结构连接均采用固定铰支座和弹性支座两种支座形式。弹性支座最大可以实现钢柱柱脚75mm位移量,所有钢支座均可以实现钢柱柱脚0.2rad以内的转角,最终使钢结构实现刚柔并济的效果,达到在地震作用或温度作用下,结构安全可靠的目的。”迂长伟说。
“写意山水”地下暗藏玄机
30余万立方米坚硬的中风化粉砂岩、多年养殖水产的池塘中淤泥密布、地下人防工程保留利用、地上拆迁建筑延期动工……
如今飘逸俊美的衢州“两中心”项目背后却是各种施工困扰。所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对于项目而言,解决地下结构的难题至关重要。
“这个工程基础施工除了没碰到地铁之外,遇到了绝大部分目前建筑施工地下的作业难题。”项目总工程师韩超说。
行政服务中心所在区域为中风化粉砂岩层,这种地层有一条条白色“石筋带”包裹住土壤让整个地层极为强硬,一般的破碎设备根本无法撼动,为此项目使用名为穿山甲的工程挖钩,配合特制的强力炮捶连挖带砸,才将15米厚的岩层逐步破碎。
剧院演艺中心所在地原为鱼塘,地下淤泥密布。传统做法需要将淤泥全部挖出,但考虑到工期压力,项目建议设计将上部建筑荷载全部由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抛石挤淤后,直接往地下岩层打桩。可施工恰逢衢州60年一遇的持续降雨,让整个区域更为泥泞,同时周边地下土层含水率迅速饱和,继续打桩不仅会造成塌孔,甚至浇筑进去的混凝土也会和富水土层搅拌在一起无法形成支撑强度,为此项目采取先向地下插入钢制长套筒,再进行浇筑施工,通过钢桶的强度支撑桩孔成型,同时阻隔了混凝土与周边土壤的混合,待桩身浇筑完成后再撤出套筒,形成稳固结构。
文化中心之下是衢州市原人防工程,高强度超厚混凝土、高密度钢筋,让整个施工拆除工作异常艰难。根据实际情况,项目技术人员设计了局部拆除方案,即将建筑主体部分内的人防工程拆除,而其他部分人防工程构件保留,提高了施工效率减轻了拆除压力,而剩余人防工程构件经修整后再利用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新建建筑物的地基,这一方案得到了设计单位的认可,在保证了整体施工效率的同时,又契合了绿色建造的理念。
后勤保障中心地下虽无复杂结构,但是地上原为某单位办公楼,其拆除进度相对滞后,为了不影响建筑的整体效率,项目采取“蚕食”的方式,通过多轮精细测算,最终确定了将基坑挖到距离建筑10米左右的方案,辅以高频率的位移监测,实现了施工不停的前提下对建筑产生最小的影响,保证了工程整体履约进度。
发表评论